2014年以來,隨著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(新三板)的擴容和做市商制度的推出,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。2013年年底,新三板僅有356家掛牌企業。截至目前,這一數字已達到了1115家。同時,去年新三板股票成交額約8.14億元,今年年初至今則已高達55.45億元,大漲581.2%。
九鼎月成交達17億
做市商業務的推出大幅提高了新三板市場活躍度,掛牌企業股票交易金額以及交易頻率均有顯著上升。鑒于新三板較為不同的交易制度和交易方式,熱點股票的上漲持續性往往較差,股價的大起大落也并不鮮見。
不過,從近一個月的行情來看,部分股票開始獲得投資者較為持久的青睞。其中,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九鼎投資,其1月的成交金額就達到了17億元,日均成交額超過7000萬元。
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,2014年8月8日至今,近一個月的時間里,九鼎投資共成交4.65億股,成交總金額為17億元,日均成交額為7087萬元,目前股價在4.85元/股左右。
與九鼎投資近期走勢如出一轍的還有中機非晶、中訊四方、萬企達、銅牛信息以及陸海科技等股票,這些個股最近兩個交易日連續上漲,已然形成新三板市場的新熱點。
資料顯示,成立于2007年的九鼎投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PE(私募股權基金)公司,其擬申報IPO或新三板的投資項目多達138個。今年4月,九鼎投資正式登陸新三板,掛牌同時公司以610元/股的價格定向發行股票579.80萬股,融資規模達到35.37億元。201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,九鼎投資實現營業收入1.7億元,凈利潤為4462萬元。
目前,九鼎投資總市值達到197.58億元,凈資產為69.69億元,無論是凈資產規模還是公司市值都堪稱名副其實的新三板第一股。
協議轉讓為主
盡管做市商業務的推出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,但現階段,協議轉讓仍是掛牌企業股票交易的主要方式。
做市交易第二周,企業總成交量為449.8萬股,總成交金額為4228.71萬元,相較做市第一周1234.3萬股、9095.42萬元的交易狀況來看,成交正在逐步趨于平淡,企業股價波動也較為平穩,很少再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。
昨日,新三板總成交金額為1.19億元。其中,做市方式成交金額僅為872.62萬元,占總成交金額的比例不到10%。
統計數據顯示,首批做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為25倍。其中,26家企業市盈率不到20倍,占做市企業六成。相比創業板,新三板做市企業市盈率仍處于低位。做市企業的股票流動性相對仍有一定的局限,投資者的數量相比也較少。
有機構人士告訴記者,首批43家做市企業規模相較總的市場來說仍占比較小。目前,協議轉讓仍是主要的交易方式。等做市企業的數量和行業進一步豐富后,做市交易的活躍度和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,到時,做市業務的成交量和規模都有望提升。
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資料顯示,做市轉讓方式、做市商加入做市等各項業務將常態化辦理。截至8月25日,已有82家掛牌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了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決議,這些公司將陸續加入做市行列。